英皇娱乐

图片
|
|
|
|
|
|
|

首页

【三下乡】探煤矿印记 暖社区温情 研生态密码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7-20
分享到:

7月12日至7月17日,安庆师范大学“青·行知”资源环境学院赴安徽省淮北市煤矿调研团队踏足安徽淮北,开启基层调研与服务之旅。本次活动由资源环境学院魏强老师带队,团队首站深入烈山区洪庄村,探寻煤矿产业变迁在村民生活中刻下的印记;继而走进铁运社区,于走访老人间体察暮年生活,在辅导孩童时播撒知识微光;终至南湖湿地公园,俯身采水取土,解码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密码。此行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于体察民生中践行责任,为地方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洪庄村:追溯煤矿印记,调研产业民生关联

洪庄村的岁月流逝,清晰勾勒出资源型村庄转型的深刻轨迹。煤炭曾为村民生活镌刻下时代印记,既带来物质丰裕,亦留下环境创伤;而今转型春风拂过,空气日渐清朗,生计愈发安稳,村民以从容之姿接纳变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炽热如初。过往与当下的交织,书写出一部不割裂历史、向新而行的发展篇章,为同类村庄转型提供了宝贵镜鉴。

洪庄村1

调研团队成员童雨轩、郑馨悦7月13日上午深入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专访了45岁村民王女士。其讲述勾勒出煤矿坍塌前后的变迁:往昔家庭依煤而生,丈夫收入改善家计却难避粉尘之扰;坍塌后村庄转型,多元就业让王女士安身合作社,子女求学便利、社保完备,洁净环境与丰裕物资让她乐享生活。这份安稳恰是区域发展中民生与生态共生的见证,彰显调研体察民情的价值。

新闻稿1

调研中,张奶奶的讲述折射出煤矿坍塌后村庄的深刻变迁。昔日产业带来的生计依托与环境困扰交织,如今转型赋予的生活安稳与生态改善并存。这样的个体经历,成为观察乡村发展的微观样本,让调研在记录民生百态中,更具触摸时代脉搏的温度与深度,也为乡村治理优化提供了鲜活依据。

洪庄村3

铁运社区:情暖耆老孩童,践行基层服务担当

铁运社区的街巷里,藏着基层治理的细腻密码。调研时,团队成员俯身倾听居民对公共空间优化的建议,细心记录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这些琐碎却温热的互动,让青年视角与民生期盼精准对接。社区的每一处便民设施、每一次邻里互助,都是人文关怀的具象表达,为探索基层服务的精准化路径提供了鲜活素材。

调研团队走进铁运社区,专程探望辖区内生病老人,队员们携关怀与慰问品登门,俯身细询病情起居,静听老人心声,柔声嘱咐养护要点,这份跨越代际的牵挂让病中老者感受到穿透病痛的暖意,社区工作人员陪同走访并详述照护细节,更让这份关怀添了份妥帖;此次探望不仅是青年学子温情的传递,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的践行,它让老年群体的需求被看见、被珍视,既彰显对生命的尊重,也为青年参与基层关怀搭建实践桥梁,成为社会温情网络中坚实的一环。

调研团队在铁运社区精心组织少儿课业辅导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活动中心,围坐在孩子们身边,以耐心讲解化解课业疑难,借趣味互动拓展知识边界,用鲜活案例点燃学习热情,孩子们凝神聆听、踊跃发问,现场气氛活跃有序,队员们还结合成长经历分享心得,勉励孩子们志存高远、勤学向善;此举不仅为孩子们输送知识养分,更以教育赋能点亮成长之路,助力提升区域儿童文化素养与教育水平,这份跨越年龄的陪伴,既为个体成长注入温暖力量,也为社会文明根基的筑牢播撒种子,彰显出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深切关怀与长远考量。

铁运社区3

南湖湿地公园:探秘水土密码,解码生态和谐之道

南湖湿地公园的碧波厚土间,镌刻着生态平衡法则。调研团队躬身采集水样土样,于微观样本中探寻水文地质与生态系统的共生机理。湿地生态细节见证着环境治理成效,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彰显人与自然共生智慧,对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推动绿色发展意义深远。 伫立南湖之滨,团队从样本分析中洞察环境变迁,于景致中体认绿色发展要义。这份探索为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青年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以严谨态度对待样本、以敬畏之心呵护湿地,用科学实践践行环保使命,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青春动能,这份对自然的珍视尽显人文关怀。

调研团队深入南湖湿地公园,开展土壤样本采集专项工作,队员们携带专业工具,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在园区不同生态区域精准选取代表性采样点,俯身操作间,细致清除表层浮土,按层级采集土壤样本,经规范封装、精准标记后妥善留存,每份土样皆是区域地质环境的“生态档案”,为解析湿地土壤结构、研判养分构成、探究生态演化规律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此次采集工作全程严谨有序,尽显团队科学态度,其成果不仅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筑牢根基,更对区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彰显出生态调研服务社会的深远意义。

南湖2

调研团队在南湖湿地公园组织开展游客环境感知专项调研,与游园市民进行深度访谈,受访群众对园区生态环境赞誉有加,普遍认可这片碧波映天、草木葱郁、禽鸟栖息的自然景致,视其为亲近自然的理想之所,多位家长提及湿地是孩子们认知自然的鲜活课堂,摄影爱好者则盛赞园区四季景致各具风韵,生态之美令人沉醉流连,游客的真切反馈既是湿地公园环境治理成效的生动注脚,更为后续生态保护工作的优化完善提供了珍贵的民意参考,这对于持续提升湿地生态品质、更好满足公众亲近自然的需求具有重要社会价值,而调研中对不同群体感受的细致捕捉,既彰显了对公众生态体验的重视,也饱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关怀,其影响将推动湿地在生态保护与民生福祉间实现更优平衡。

本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深入洪庄村、铁运社区与南湖湿地公园,在资源型村庄转型中,揭示产业变迁与民生改善的内在关联;于基层社区治理里,展现精细服务与人文关怀的共生之道;在湿地生态保护中,探寻绿色发展与生态永续的平衡路径。

这些实践不仅为同类区域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更成为洞察中国城乡发展肌理的重要窗口,深刻彰显了社会实践对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价值,为城乡协同发展与社会治理优化注入了实践智慧与民生温度。(撰稿:谭雅月 摄影:刘海琴 童雨轩   编辑:江伟   审核:黄建平 赵丽丽)

菱湖校区:

安徽安庆菱湖南路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安徽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

版权所有:安庆师范大学    皖ICP备16009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80320001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