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行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引领聚合力,六尺巷法润民心”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庆市多个社区与乡村,开展主题为“党建引领聚合力,六尺巷法润民心”的系列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案例剖析,探索党建赋能下“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鲜活经验。
探访社区:传统智慧赋能治理现代化
实践团首站走进迎江区钱牌楼社区。钱牌楼社区党委书记李宝琴详细介绍了“钱牌说事坊”的发展历程及“1357工作法”,强调基层党组织通过“六尺巷工作法”推动协商民主,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践团成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在调研中与基层党组织探讨治理经验的提炼总结、宣传推广等问题,钱牌楼社区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助提炼经验,实践团后续计划形成调研报告,为基层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乡村:党建机制激活治理末梢
实践团成员也深入了杨亭村、黄梅村、茅岭村等村落开展调研活动。在五横乡杨亭村,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六尺巷工作法”三步策略——“礼让、调解、共赢”。通过村内组建由老党员、乡贤、法律顾问构成的“和事佬”团队,“上门听、现场议、联合调”就地化解邻里纠纷。“矛盾不上交,关键在平衡情、理、法。”程邦明总结道。黄梅村创新推行“党员联户包片”机制,党员志愿者通过“走访摸排——登记上报——分级处理——及时办结”四步法精准对接民需。在茅岭村红领工作站,“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理事、向群众晒事、邀群众评事”的“五事”原则贯穿治理全程。
团队成员走进社区便民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家中等场所,通过实地观察、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六尺巷工作法”在化解基层矛盾中的具体应用,收集居民对治理工作的反馈与建议。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深刻体悟到党建机制在解决乡村治理问题中的智慧。
融合创新:文脉传承拓治理新局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深入挖掘文脉传承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分歧,集贤路街道搭建“居民协商议事会”,组织党员先锋队、调解员、施工方与居民共商。借六尺巷典故引导居民换位思考,最终调整方案、增设便民设施,实现“改造惠民”与“居民满意”双赢。“我们真正参与了家园建设!”居民代表感慨。在绿地社区与刘纪社区,实践团通过政策宣讲、居民访谈等方式深挖“六尺巷工作法”与基层治理融合路径。队员们走进街巷记录创新经验,为思政课实践注入鲜活素材,彰显青年服务地方的担当。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村落,安庆各地以党建为笔、以“六尺巷”精神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书写着“民心相通、和谐共治”的生动篇章,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基层,挖掘英皇娱乐典型案例,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撰稿:李涵 摄影:吴文蕊 编辑:田梦甜 审核:邹斌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