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们:
新学期伊始,为保障师生健康,共同营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医院特发布本健康提示,重点提醒大家关注基孔肯雅热的预防知识。
根据疾控部门通报,我省(安徽省)目前被列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Ⅱ类地区,存在一定的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传播该疾病的主要媒介是白纹伊蚊。虽然目前我省尚无本地病例报告,但存在因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的可能性。疾控专家强调,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蚊媒传染病,可防、可治、可控,不必恐慌,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阻断该疾病传播的核心在于防蚊灭蚊,重点是做好“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三个方面。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现将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科学防护方法介绍如下:
一、传播途径
?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如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 传播模式是“人—蚊—人”:蚊虫叮咬了处于病毒血症期(主要在发病后第一周)的病人后,再去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传播。
? 重要提示: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咳嗽或打喷嚏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二、识别主要症状,及时就医
? 被带毒蚊虫叮咬后,通常在3-7天(范围1-12天) 开始出现症状。
? 最典型的症状是:
? 突然高热
? 剧烈关节疼痛:主要影响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也可能累及膝、肩等大关节,疼痛可能导致行动困难。
?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
? 如出现疑似症状(特别是发热伴明显关节痛),请务必及时前往校医院或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蚊虫叮咬史。
三、预防措施
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建议大家:
? 使用经认证的驱蚊剂;
? 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衣裤;
? 可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
? 居住或学习场所应安装纱窗、纱门;
? 睡眠时使用蚊帐。
同时,减少蚊虫孳生环境也十分重要:
? 至少每5天清洗一次盛水容器;
? 及时清理宿舍垃圾和积水;
? 对室内外可能积水的容器进行处理,防止幼虫孳生。
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保持环境整洁,注重个人防护,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祝全体老师、同学新学期平安健康,学业进步,工作顺利!
校医院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