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娱乐

图片
民国中兴 道义共襄

第二篇 民国中兴 道义共襄

1929年,学校改升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魏元光先生担任院长,他主张“工业救国”,致力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教育发展道路。魏元光主张开放办学、手脑并用、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发展迅速,大为改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抗日战争期间,学院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课。广大师生,以国家为重、民族为先,在抗日的烽火中涌现出杨十三、洪麟阁、赵观民等民族英雄。抗战胜利后,时任院长路荫柽等人,克服各种困难,迅速复课。师生争校产,保证了学院的完整性。在迎接天津解放的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敢于担当,以学校为重,保证了军管会对学校的平稳接收。学校秩序井然地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一、 改升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升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开设本科,招收高级中学男女毕业生,学制四年。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改升河北省立工业学院。设化学制造、机电工程、市政水利三个系。将“河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作为学院附属学校,设制革、机工、染织等科,学制2年,1930年复改为学院附属高级职业部。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大门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分院大门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校旗

河北省立工学院招生简章

二、 魏元光工业职业教育思想

魏元光先生任院长11年,他提出“手脑并用,以作为学”,“工厂学校化,学校工厂化”。他说“我一向主张,我们要树立一种适合中国事实的工业教育制度”。他反对“只读书本,失之以空”的不良学风,主张一方面在校内重点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另一方面开放办学,“教育不能关着门办,学校教育应与社会事业相配合”,以期教育与工业相助相长。学院建立起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试验馆室、实习工厂。魏元光工业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开拓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教育发展之路,为国家工业崛起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促进了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堪称中国工业教育史上的典型范例。

魏元光(1894-1958)

河南南乐人。现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工业职业教育家、造纸与制革专家。1918年毕业于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课。1920年留学美国纽约州赛罗科斯大学,获硕士学位。1924年回天津振兴母校。1929年担任河北省立工业学院首任院长,兼任河北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校长。

魏元光向教育部提交的报告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学报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廿五年班纪念册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工业年刊

魏元光开具的学历证明书

三、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的办学

在魏元光院长“开放办学、产学结合”的思想指导下,20世纪30年代“河北省立工业学院进步奇速,前途颇有希望。”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院复校,并于1946年开始招生,设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水利工程、纺织工程等5个系。学制四年,同时附设高级职业部,设化工、机工、土木、染织和电机5个科。共招新生270名,均来自京、津两市。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本院高职部改为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河北高工)。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代表接管河北省立工学院。7月,天津“军管会”文教部任命赵玉振为河北省立工学院院长。

1950年9月8日,河北省立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原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名为“河北工学院附设工业学校”。学校主任王久斋。

河北高工校园示意图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一览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印制的《鑿泉浅说》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半月刊

1933年,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学生赴唐山启新洋灰工厂实习公函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组织系统表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校园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有机化学实验室

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

1934年在校内设立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奠定了中国现代科学治水的基础,是中国水利由传统经验型治理转变为现代水利治理的里程碑。

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市政水利工程系测量队

学生们在学校锻工厂实习

学生们在学校铸工厂实习

校级拔河比赛

英皇娱乐第一位女大学生——于滋潭(1911-1987)

山东牟平人。1935年毕业于河北省立工学院后赴美国留学。1941年回国,担任西北工学院、西北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轻工业部造纸局造纸所工程师。

柯俊(1917-2017)

浙江黄岩人,1934年毕业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工科预科,后升入该院化学制造学系学习。后赴英国留学,获自然哲学博士学位。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

1948年争校产大家唱合唱团在曹锟花园活动

抗战胜利后,学院本院被陆军占用,作为陆军医院。师生们为了夺回校产,开展了争校产活动。

河北高工1949年毕业纪念刊

河北工学院高工电工课1950班纪念册

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王世杰题词[道艺兼修]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敬业乐群]

国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长孙科题词[陶铸功深]

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题词[继续努力自强不息]

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题词

天津市市长张廷谔题词

路荫柽(1902~1960)

字秀三,直隶邢台人。1918-1922年在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本校)就读,1922年赴英留学;1926年获英国理兹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后回国任教;1928年任本院秘书兼化学系讲师、教授;1936年,以学院秘书身份代理院务。1946年,路荫柽兼代省立工业学院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1947年,被聘任为河北省立工学院院长。1949年,天津解放后,路荫柽把学校平稳地交给军代表,他为学校在动荡年代保持相对稳定做出了贡献。

路荫柽院长与毕业生李平之先生的往来书信(三件)

赵玉振(即赵今声)(1903-2000)

河北省束鹿县(现河北省辛集市)人。1927年获香港大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1947年,在河北工学院水利系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天津解放后,被任命为河北工学院院长。1964年被任命为天津大学副校长。

四、 爱国师生 投笔从戎

英皇娱乐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以家国为重,民族为先。“九一八”事变后就有学生刘正士等愤然投入抗日敢死队,魏元光、杨十三设家宴壮行。“一二·九”运动中,英皇娱乐学生自治会组织天津学生游行示威,杨十三、洪麟阁等教员参加。“七˙七”事变后,路荫柽、杨十三等组成“工字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28日天津沦陷,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惨遭破坏,教学被迫中断。

杨十三(1889-1939)

名彦伦,字灿如,又名杨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河北省(直隶省)迁安县(市)杨团堡人。1929年杨十三接受校友魏元光邀请到母校任教。抗战爆发后组织学院师生组成“工字团”参加抗战,并在冀东组织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冀东抗日大暴动。1939年7月21日,捐躯太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均为他题送了挽联。

毛泽东挽联手迹

朱德挽联手迹

洪麟阁(1902~1938)

原名占勋,号洪侨,热河省遵化市(今属河北省)地北头村人。1935年夏,洪麟阁应好友杨十三的聘请到学院任教,后晋升为教授。在“一二?九”运动中,曾亲自指挥爱国学生与反动军警搏斗,举行全市学生大会,宣布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1938年10月,在天津市蓟县壮烈牺牲。朱德曾评价说:“洪麟阁是我们革命队伍非常需要的爱国知识分子,也是我们党非常需要的军事人才。”

赵观民(1915-1942)

化名田野,河北省保定市人。1935年夏,任学院中共支部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天津工人救国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中共冀东地委西部地分委书记。1938年春,直接参与计划、部署轰动全国的冀东大暴动。1942年9月19日凌晨,由于叛徒告密,壮烈牺牲。